党建标识标牌是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、展示党的形象、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的重要载体。然而,在实际工作中,部分标识标牌存在内容陈旧、形式单一、与实际脱节等问题,导致其教育功能被弱化,沦为“墙上风景”。如何让这些“无声的阵地”真正“发声”,有效提升其教育实效,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一、内容为王:从“千篇一律”到“精准滴灌”
提升教育实效,首先要解决“说什么”的问题。要坚决摒弃“上下一般粗”的模板化内容,实现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的转变。应紧密结合本地区、本单位、本行业的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,将党的创新理论、路线方针政策,转化为接地气、有温度、能共鸣的本地化语言和生动案例。例如,在社区,可以突出“服务群众、共建和谐”的主题;在企业,可以融入“党建引领、创新发展”的实践。内容上要突出核心、简明扼要,让党员群众一眼就能抓住重点,入脑入心。
二、设计为要:从“呆板说教”到“生动有趣”
“颜值”也是生产力。好的设计是吸引眼球、提升教育效果的第一步。要打破传统“红底黄字、严肃刻板”的固定模式,在遵循庄重、规范原则的基础上,大胆融入现代设计美学。可以运用图文并茂、漫画插画、数据图表等可视化形式,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、形象化。色彩搭配上,在保留党徽党旗主色调的同时,可适当辅以清新、活力的辅助色,增强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。一个设计精良、赏心悦目的标识标牌,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。
六、融合为魂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系统集成”
提升党建标识标牌的教育实效,不能仅靠其“单打独斗”,而应将其融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,实现系统集成、协同发力。要将标识标牌建设与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党员教育管理等日常工作紧密结合,使其成为这些活动的有形载体和延伸。例如,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,标识标牌可以同步展示党史故事和英雄人物;在部署中心工作时,可以亮出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。通过这种深度融合,使标识标牌成为展示党建工作成果、凝聚发展合力的综合平台,其教育价值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。
总而言之,提升党建标识标牌的教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我们以内容为核心,以设计为突破,以位置为关键,以互动为抓手,以管理为保障,以融合为目标。只有多措并举、久久为功,才能真正让每一块党建标识标牌都成为传递党的声音、凝聚党心民心、激发奋进力量的坚强阵地,在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。